关注滨河
官方微信

媒体滨河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-> 滨河新闻 | 媒体滨河

携手同探教育路 互学共逐梦想光 —— 遵义师范学院国培班学员到滨河学校参观交流

浏览次数:178 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12-08     发布人:


       冬日沐暖阳,清风迎客来。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,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共进双赢,实现校与校、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,12月4日,遵义师范学院“国培计划”培训班20余名初中数学教师到滨河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。

       滨河学校办公会成员、教导处主任岳进宗热情接待了国培班教师,详细介绍学校的党建示范区、“润达”文化长廊、琴棋书画展厅以及劳动教育基地等。国培班教师对滨河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教学设施给予高度赞扬。

随后,在“润知”楼第一会议室进行教学交流活动,会议在初中数学教师郭玉萍的主持下拉开帷幕。会议初始,国培班教师们观看了两段视频,了解滨河“润达”教育的生根、发芽、茁壮成长,进一步加深对“润达”教育的理解。

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。学校党总支委员、副校长杨石对远道而来的教育同仁们表示热烈欢迎,并对滨河学校发展历程作简要介绍,她在分享中提及:2024年是滨河学校品牌升级年,学校凝实“润达”教育办学成果,擦亮“润达”教育品牌。学校在“润达”理念下,多渠道助推老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多彩生长,实现教育教学的扩优提质。

学校教导处副主任肖爽作“润达”教学专题交流。肖主任详细地介绍了“润达”教育的基本理念、发展历程、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。在“润达”教学模式下,学校构建了丰富多元的“润达”学科课程。同时,学校结合滨河微讲堂、行政预约听课、学科深度研讨等方式推动“润达”教育体系的更新升级。

随后,初中数学组教研组长曾媛老师作“润达数学”学科交流。曾老师从情润入境、预润启思、精润融通、固润显达、润创达能5个环节详细地介绍了初中“润质”数学。初中数学组依托学校“润达”教育体系,在探讨、实践、深化中形成了学科“润达”模式,在高效的课堂中,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、逻辑推理能力。同时,曾老师分享了初中数学组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,他们团结协作,戮力同心,为“润达”教学添一抹亮色。

提灯引路,路漫漫其修远。学校党总支副书记、校长蔡敏发表讲话,并代表学校向遵义国培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。蔡校长浅谈对当下教育的认识。他指出,传统意义上的“教书匠”已难以契合教育发展的多元需求与承担的时代使命,滨河学校提出的“润达”理念,契合当代育人需求。而理念体系唯有落地施行,方能在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,焕发蓬勃生命力,彰显其应有的价值与效能。最后,蔡校感谢各位同仁的远道而来,一线教育工作者间需要多渠道的深度交流与学习研讨,学校也会广泛吸纳并融汇教育同仁的宝贵意见,以实现共同提升与进步。

下午,孙洪老师及8.6班同学共同带来一堂精彩课例——《认识一元二次方程》。孙老师将学科内容与学校理念相结合,创设多个生活情景问题,激发学生兴趣。以学生为主体,老师的专业指引为媒介,实现学生的个性自我,是学校“润达”教学在学科课程的落地开花。


      随后,数学教研组展现真实的教研风采。孙老师的课优点突出:板书干净漂亮,颜色区分重点;课堂上用情景引出概念内容,结合预习内容,深入课堂。遵义师范学院国培班学员对孙老师的课程设计、时间把控、专业素养、以及学生课堂表现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。


教导处主任岳进宗对本节课进行交流。岳主任以一线教师的视角谈及研究课程的特性,包括概念课、命题课、解题课、复习课、讲评课等。教师应集中精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,引导学生用自身语言清晰描述概念,把握其内涵和外延,并掌握相关符号及其使用方法。最后,岳主任强调概念课在于重新建构而非机械背诵,要重视课堂结构,不断在情景中推动学生思维。


时光知味,岁月沉香,在教育的旷野上,种子一旦埋下,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破土发芽、开花结果。此次交流活动的开展,不仅增强了区域间的友谊,还架起了共话教育的桥梁。在这冬日的序章里,“润达”教育已开启新的华章,影响辐射在不断扩大。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路,滨河人会继续依托“润达”教育,用专业素养赋予教育的光芒。


友情链接: 中国禁毒展览馆